#楼主# 2015-3-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997年,笔者与师兄纪志华参加西安市召开的“全国武术工作研究会”,并对太极拳推手存在的“顶”与“丢”等问题发表了一己之见。拙见得到了蔡龙云等与会前辈的认同。时光荏苒,转眼十二年过去了。十二年来,笔者多次应邀去兄弟城市与同好共研太极拳推手,也不免关注了所到之地的太极拳推手实况。所看到的基本都是推手双方主观地角力,全无“不丢不项”,“引进落空”“化打合一”的太极拳推手韵味。现况与十二年前相比依然如故。这就不免令笔者为太极拳的发展前景担忧,故此旧话重提,再就太极拳推手的“不丢不顶”谈一管之见。
  “不丢不项”是修炼太极拳推手功夫必须遵循的要旨之一,是探求太极拳技击功能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从武术技击功夫的层面看,也是衡量太极拳习练者功夫高低的标尺之一,所以,欲练好太极拳,并修炼其技击功夫,首先要对“不丢不顶”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不丢不顶”首见王宗岳《打手歌》“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句。其后,李亦畬《五字诀》云:“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屈就伸,不丢不项,勿自伸缩。”先贤的精妙论述,是以让后学感悟到“随人所动,随屈就伸”即是《太极拳论》之“舍己从人”,指习练者思维意识所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粘连黏随”即是修炼“不丢不顶”的四大关键要素。换言之,能沾连粘随地随人所动,也就是做到了舍己从人的不丢不顶。所谓“从人”,也就是能“随人所动”,但绝非一味地被动退让或躲闪之“丢”,而是心意主宰下,实现引化对方的作用力,使其失重以至陷入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背势”,以利我“化打合一”的运转过程。
  “不顶”是能“舍己从人”的又一要素,指不要正面与对方的作用力发生顶撞,而是要在运转的过程中寻求“我顺人背”的最佳时机,把握“借力打力”的最佳空间,“是蓄而后发”的运转过程。王宗岳《太极拳论》“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讲的就是这层意思。所以“从人”即“不丢不顶”并且涵盖了“知己”与“知人”两重功夫。也就是说,只有历经长时间大松大软的修炼拳架,通过练意、练气、练形,达到意、气、形内外完整合一的高度缜密协调,才是奠定“不丢不顶”的扎实基础。而只有经过在长期的推手训练中,立足于克服和剔除自作主张的盲动思想,刻意于圆活的运转过程中寻找我顺人背的致胜机势,才能使“身能从心”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功夫逐渐上身。拳论:“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即是此意。
  有的拳友练了几十年太极拳,一直把站桩视为修炼“不丢不顶”的方法的手段,也为此下了很大的功夫,然而还是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所谓桩功,大多指在静态下以某种体势形态修炼心静意专,内气充盈,形体松沉的静力修炼方式。而太极拳修炼的是在肢体运转的动态下,保持“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的“不受制于人”,所以,更关注的是如何在动态下始终保持自身重心的稳定,而这还是要多在盘架子上下功夫为宜。只有如此,才能修炼出正确应对外力作用下的“不丢不顶”功夫。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于作者

admin

管理员

  • 主题

    305

  • 帖子

    363

  • 关注者

    0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太极鱼拳馆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