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宗師陳照奎的重大貢獻

传人动态  / 历史  / 倒序浏览   © 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

#楼主# 2014-1-13

跳转到指定楼层
陳長興正宗拳架傳真——壹代宗師陳照奎的重大貢獻

壹、求真溯源,名副其實壹代宗師
    根據可靠的考證資料,證明中國的太極拳始于明末清初,爲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所創編。陳王廷(1600—1680),文武兼備,他參閱了明代戚繼光(1528—1587)軍事專著《紀效新書》中《拳經》,以及民間拳術的精華,研究了道家的《黃庭經》等養生專著,以中國傳統哲學《易經》的太極陰陽學說爲拳理依據,而創編了這壹獨具特色的太極拳。其拳架吸取了《拳經》32式中的29個拳式,以及民間流行的若幹拳式。其內功又吸取了道家《黃庭經》的丹功精華(“黃庭” 即丹田的異名)。拳理則處處講陰陽相濟、陰陽互包、陰陽互根、陰陽平衡等等哲理,其運動過程,又處處強凋陰陽變化的螺旋(纏絲)形式。故拳以哲學名詞“太極”二字爲名。拳者,武術也。太極拳者即以傳統哲理爲統帥的武術也。由于其中含有道家的吐納、導引、丹田帶動等養生真決,故它又是養生、護身、修性合而爲壹體的高級功法。陳氏太極拳發展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從陳王廷(陳氏家族第九世,太極拳第壹代)嫡傳至十四世、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1771—1853),拳架才定型爲頭套、二套兩套。即當代傳統大架太極拳的第壹路,第二路(炮捶)。從陳長興這壹代起才傳給外姓人氏,出現諸如楊式、武式、吳式、孫式等等流派。
    時至20世紀,陳長興的曾孫陳氏第十七世、太極拳第九代宗師陳發科(1887壹1957)從1928年離開陳家溝赴北京傳拳,直到1957年去世,30年來壹直在京傳授家傳的老架、大架、低架傳統拳壹路(83式)、二路(71式)。北京武術界尊其爲正宗太極大師,並贈金盾題曰“太極壹人”。其子陳照奎(1928—1981)壹直跟隨其父身邊,7歲時即隨父習拳,20年如壹日、每天10壹20遍拳,而其父又嚴格要求他在京中認真練習家傳的低架。這種低架拳比較難練,但易出功大。陳照奎不僅練拳刻苦、認真,而且由于文化素質較高(志成中 學畢業),理解能力好、所以他在拳架、拳理、拳法上繼承全面而紮實、並對拳譜進行了大理整工作。因此,大家公認陳發科、陳照奎父子爲20世紀陳氏太極拳的名副其實的兩代宗師。
    由于陳發科、陳照奎父子從1928年離 開陳家溝,此後30年壹直都在北京傳拳,老家由陳發科之侄陳照丕退休後回村傳授此拳。由于叔侄長期壹在北京,壹在南京、30年不在壹 起、拳架肯定會有些變化。故陳照丕1971年去世後,陳家溝有的人看到陳照奎回鄉練的正宗拳架卻感到有些新鮮,同時又想標榜自己練的才是正宗,故把陳發科、陳照奎傳的拳架稱之爲“新架”。陳照奎老師在世時對此非常反感。他1979年在石家莊時曾說:“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我五哥陳照丕當年也是跟我父親學的拳嘛。都是陳長興公壹脈相傳的拳架嘛!”1980年陳老師在焦作時,他也說過:“怎麽能說我父親傳的叫新架。我們練的這才是我們家傳的真正傳統老架。”(見程進才《憶陳照奎大師生平》壹文)
    又據上海陳氏太極拳協會會長萬文德師兄1981年在陳家溝考察時,陳家溝太極拳學校教務長、老拳師陳伯先先生講:“什麽老架新架,所謂新架(83式、71式)是老架,老架(75式)是新架。”1998年,本人到西安看望陳立清大姐(時年80歲)時,談及此事,她說:“當代陳家溝太極拳只有大架小架之分,大架都是我三爺陳發科傳的,不知什麽人又把大架分爲新架、老架?!”
    另外,還有人說因爲陳發科拳譜中新增了“雙推掌”、“三換掌”、“中盤”等拳式,所以叫做“新架”。這又是無稽之談。根據陳發科青年時代在陳家溝時的好友朱瑞川先生(當時二人經常在壹起練拳)後來在四川成都壹帶所傳的拳架與發科晚年在北京傳拳架完全壹樣。再據王西安先生著《陳式太極拳老架》壹書中所附錄的《陳家溝太極拳老拳譜》中所介紹的拳式名稱中,也有“雙推掌”、“三換掌”等拳式。陳長興的徒弟楊露禅傳的拳架中的“斜飛式”,正是陳發科傳的拳架中“中盤”的定式。怎麽能說是陳發科晚年新加的呢?
    其實,陳照丕先生所傳的拳架與陳發科公在北京所傳的拳架,其套路編排,基本上是相同的,由于叔侄二人30年不在壹起,拳架細節肯定會有些變化,略有繁簡、精粗之分。陳家溝的朱天才先生講了壹句比較客觀的話,他說:“陳照奎先生傳的拳架,動作更細膩,手法更多,發勁更猛,技擊方法更加明顯,技術更加全面。”(《武魂》1990年第5期)因此,1958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委托唐豪、顧留馨、李劍華、陳照奎等人編寫《陳式太極拳》壹書時,才決定了以陳發科、陳照奎父子所傳的套路爲標准,譜寫此書,以弘揚正宗傳統拳。到1963年最後由沈家債、顧留馨二人編著,陳照奎演示的《陳式太極拳》出版,陳長興所傳套路(壹、二路)才有了第壹本文字拳譜。所以,陳照奎老師所傳的壹路(83式)二路(71式),才是傳統陳氏太極拳的正宗拳譜。這是不容懷疑的。
    總之,如果把大架陳氏太極拳的發展分作四個發展階段,可以說陳王廷是陳氏太極拳的創始人,陳長興是整理爲頭套、二套拳的奠基人,也是傳向外姓人的壹代宗師.那麽.陳發科則是走向溝外,把家傳正宗拳架傳至北京的壹代宗師。而陳照奎則是將家傳正宗拳架傳向全國、推向世界的壹代宗師。
    二、文武兼備,規範拳譜傳承真谛
    作家余秋雨先生講過兩句話:“不論妳在專業領域的成就有多大,最終決定妳地位和尊嚴的還是妳的文化素養。”以這句話觀察太極拳曆代宗師的貢獻,也是完全正確的。太極拳的文化內涵十分豐富,所以人們稱它爲“文化拳”。因此,陳家曆代貢獻最大的傳人,大都是文化素養較高的。例如,太極拳的創始人陳王廷可謂文武兼備,從而創編了這壹文化瑰寶——太極拳。太極拳第六代傳人陳長興也是文武兼備,從而系統整編了太極拳譜(歸納爲頭套、二套)並留下《十大要論》等拳理論著。太極拳第八代傳人陳鑫文化素養高,從而留下了《陳氏太極拳圖說》這部系統闡述太極拳理拳法的珍貴傳世之作。陳氏太極拳傳至第十代,壹代宗師陳照奎老師,又是壹位文武兼備、文化素養較高的傳人。他不僅武功基礎好,而且文化水平高,他看書多(包括武術典籍及現代科學、人體力學等書籍),寫壹筆好字,1977年至1979年兩年間,他給我寄了若幹親手撰寫的包括技擊含義的內容函授資料與解答問題的信件。這些珍貴的親授資料,加上他在北京、鄭州、石家莊曆次授課、拆拳的詳細記錄,可謂陳照奎宗師所留給人間的又是壹部傳統陳氏太極拳體用兼備的最珍貴的拳譜。
    陳熙奎老師不僅拳理拳法講得透徹,給人們留下了壹套精細完整的拳譜,而且在傳授教學方法上有許多獨特而效率極高的辦祛。我從小學到大學,遇到過幾十位老師,但在教學方法上,我最佩服的還是陳照奎老師。由于他拳理拳法繼承得好,文化修養好,所以他授拳講課水平高。他特別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集體傳授與單兵教練相結合,他本人反複示範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例如,在鄭州授拳時,每天晚7點至10點,3小時講授壹個拳式,壹個拳式分解爲六七個動作不等。每次上課,第壹小時老師自己邊示範邊講解其動作要領和陰陽哲理。像在課堂聽老師講課壹樣,先不讓妳活動,專心聽、專心看,可以記筆記。目的是讓學員先有壹個整體印象和壹個概括的理性認識;第二小時,老師帶領6名學員壹個動作壹個動作地分節教練,這壹次讓學員動了,他邊領練,邊講解,他很辛苦;第三小時,即進行單兵教練,壹個人壹個人,壹個動作壹個動作地指教。壹個動作達不到要求,過不了關,就要幾十遍地練。老師分解每個式子非常細致。每個式子的每壹個動作,都要從八九個方面進行講解。例如“懶紮衣”壹式,分爲六個分解動作,每個動作又提出八九個方面的姿勢要求及動作要領,如這壹動作胸腰的旋轉方向、角度;重心的左右變換;腿、膝和上肢的順逆纏法;步型、手型的要求;眼看何方,耳聽何方,呼吸吐納,以及每個動作的內勁等等,非常精細。同時,他所講到的壹定要學員做到。不過老師壹方面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另壹方面自己也能以身作則。妳多少次練習達不到要求,老師也多少次地給妳做示範。所以,當時十冬臘月人們都穿著秋衣,有的穿背心。秋衣都被汗水濕透,我們身上有多少汗,老師身上也有多少汗。老師教拳的表達藝術也是相當高的。比如壹次在北京他家中給我講輕沈兼備、虛實開合、快慢相間與螺旋(纏絲)勁的關系時邊做示範邊講解說:“開,不是掰開的開,而是在螺旋中開,如‘掩手肱捶’第壹動作;快,不是直來直去的快,而是螺旋中的快,如‘連珠炮’的拳法;沈,同樣是螺旋中的沈,如‘懶紮衣’的最後壹動……”連說帶做,三言兩語,抓住要害,給人印象極深。這樣的教學效果再加上老師講課的記錄,這套拳練到自己身上就不會走樣。正如古人所雲:“師嚴而道尊。”
    由此可見,正是因爲陳照奎老師既有紮實的武術功夫,又有較高的文化素養,他才能完整地繼承,科學地闡述,原原本本地傳給後人這套完整而正宗的拳架。
    三、拆拳講勁,揭示本質授以精髓
    太極拳的本質是武術,武術的精髓又在于懂勁。所以拳論雲:“拳法之妙,在于運勁。”王宗嶽也講過:“懂勁而後,方可階及神明。”所以,懂勁是精通此拳的關鍵環節。妳只有把規矩的外形與精細的內勁,融會貫通,使二者完美統壹之後,方可以達到較高的境界。但是,拆拳講勁又是曆來壹般拳師往往不肯輕易外傳的“著家秘笈”。有的則是他自己並未精通每個動作內含有的各種勁點、勁路及勁力結構,也就不能進行拆拳講勁。
    “尊師爲問學之本”。“文革”十年動亂期間,基于我同恩師陳照奎先生患難與共的特殊機緣,以及師徒之間的濃厚情誼,有幸贏得先師的信任和厚愛,向我個別秘授了這門“拆拳講勁”的重要課程。1974、1975兩年的冬天,我在鄭州第二次跟老師進壹步學習壹、二路拳。當時,河南鄭州幾位師兄弟白天都上班,晚上7壹10點老師才上課。我與老師商定我交雙份學費,請老師每天上午9—11點給我壹個人拆拳。1974年冬天兩個月拆壹路,1975年冬天兩個月拆二路。1977年、1979年、1980年三個春天老師在石家莊我家中給我改拳時,又進壹步拆講每個拳式每個動作的若幹勁點和勁道(含勁點所在、勁點變化、即勁路走向和勁力結構等內涵)。
    經過上述五次“拆拳講勁”,使我對此拳頓然大悟。原來陳家創編此拳時每個拳式都是從敵我雙方實戰中總結出來的、化打合壹的戰略戰術及其手法技巧。每個拳式、每個動作都是以實戰的總結爲依據。不是隨意創編的。心中頓然感到“妙!妙!妙”此時,才感到認識到了這套拳的真谛和精髓。從而,每次打拳時都會想到:假設敵在何方?他出何手、何足、用何勁向我何處進擊?我以何種手法、步法、身法以及眼法對應?在練習每個拳式、每個動作中,都要細細體悟勁點在何部位?是在指尖?掌根?腕背?虎口?還是在走肘勁?肩靠?胯打?出步時想到是插?是套?是蹬、踢、擺、扣……等等。同時,眼神、呼吸,以及胸腰旋轉開合等等如何配合,都要想到。在運勁技巧上,又想到這個動作是引化?是進擊?還是上引下進?還是下引上進?是先給後要?還是先要後給的折疊勁?以及每個動作中周身勁力結構等等。例如,老師講解“金剛搗堆”時分解出25個勁。老師講“野馬分鬃”定式時,左手先前下插再向上挑、再向左外例;同時,開右胸走胸靠。右手下探走右下例勁;左弓蹬步,左腳爲支撐力點,右腳爲施力點,丹田爲總樞紐;右腳後蹬的反作用力與左手插、挑、挒的作用力如何節節貫串等等,壹系列的勁力變化,講得壹清二楚。從而使我把老師講的動作規矩和要領,與內在的逐個勁道,完全結合起來,統壹起來。打拳時再以此不斷認真體悟,真是味道濃厚,趣味無窮,再結合練練推手和功力訓練,以及單式訓練,功夫上身非常之快。從此,我才體會到“拳祛之妙,在于運勁”這句真理的味道。並且從中認識到“拆拳講勁”才是徹悟此拳的關鍵階段。同時,由此可以看出陳照奎老師既是文武兼備,又是理法精通的壹代宗師,壹代明師。
    四、家傳低架,濟世法寶時代珍品
    陳照奎老師傳給我們的是壹套家傳低架太極拳幾十年來本人在演練和傳授過程中,這種低架拳其獨特的健身效果,不但本人受益匪淺,而且越來越受到廣大學員的稱贊。從而聯想到壹句古話:“神仙留下健身方,開裆下胯最爲良。”又聯想到“形意拳”古拳論中的《地龍經》、以及楊班侯等著名拳師早年提提倡在方桌底下打拳練低架的傳說。還有壹本台灣出版的楊氏古拳譜中,有壹條提倡“三條直線”(上身上下壹條直線,小腿立直壹條直線,大腿放平壹條平行直線)的練法。都使我認識到陳氏低架太極拳的正宗性,及其練功、健體的寶貴價值。
    拳走低勢,再結合周身處處走螺旋纏絲勁、結合丹田帶動、節節貫串、周身壹家、非常諧調的整體運作,結會剛柔相濟、腹式呼吸等等特殊而科學的訓練方法,其內涵充實,其造型美觀,其健身效果非常突出。我的學員中,不計其數健身效果“捷報”頻頻傳來。許多高血壓、高血脂的血壓血脂降下來了,肥胖症的不用吃藥,體質正常了。性功能衰退的又康複了。小腿靜脈曲張者走路正常了。美尼爾氏症、無脈症、心髒病、脈管炎以及血吸蟲後遺症者,乃至滿臉雀斑的患者症狀都消失了(以上均有實例)。珠海李金水說:“過去我打了多年高架子×式太極拳,打拳腿不疼,上樓腿疼,現在學了陳照奎老師這套低架拳.打拳有點腿疼,上樓腿不疼了!”
    從上述實際情況看,陳照奎老師這套真傳低勢太極拳,可謂濟世法寶,時代珍品。爲什麽說它是“時代珍品”呢?因爲它非常適應當代科技高度發展的新時代的需要。當今,工作節奏加快,人們腦力活動量不斷加大,精神緊張,心理壓力加大,下肢活動量越來越小,處理工作坐下來操作電腦,出門汽車,爬山旅遊也是坐纜車……人們迫切需要壹套加強身心平衡、上下平衡、加大下盤運動量的整體性的體育運動。所以,有人說這套低勢太極拳,才是健身的“時代珍品”。馬來西亞的學員顔永義,練拳後高興地說:“我花多多的錢,可以買壹個最高級的床,但花再多的錢,也買不到壹個安穩的睡。過去經常失眠無奈。練了這套拳,卻換來了壹個安穩的覺。”由此可見,陳照奎老師傳授的這套低架太極拳,給當代世人留下了壹筆寶貴財富。——因爲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人生最大的財富是健康。
    這套低勢拳架,不僅僅是強調拳走低架,它還有許多優越的鍛煉特征及其獨特的功效。例如:
    (壹)它的拳理充滿陰陽相濟的哲理,不僅使妳把拳練得處處力求動作和諧、穩態平衡,而且通過處處講求自然、放松,對稱和諧,能化解、能寬容,對爲人處世、養性修德,也有特殊的潛移默化的作用(許多學員,如常州的邢生,山西的周戊丁等學員,通過練拳,性格有明顯的好轉,受到家庭社會的好評。)。
    (二)它的拳法體現武術本質,處處講求剛柔相濟。化打合壹,松活彈抖,快慢相間,靈活多變的技擊鍛煉,不僅有壹定的護身價值,還使妳增強意想不到的種種應變能力。例如:煙台馬建國、廣西羅旭強、廣州譚啓惠見義勇爲的事迹,以及本人2000年壹場車禍中中的應變能力……都說明這套拳的護身應變功能。
    (三)它是最佳有氧代謝運動。大家知道當代世界上提倡的最佳運動方式是有氧代謝運動。也可能是壹種巧合,似乎太極拳創始人有先見之明。我們練的陳照奎老師傳的這套拳,其鍛煉要領與有氧代謝運動的要求幾乎完全壹致。大家知道,有氧代謝運動主要有六個特征:1.強度較低,耐力強;2.大肌肉群、大骨節參與運動明顯;3.持續時間較長(至少14—155分鍾);4.有節奏;5.不中斷;6.氣不喘。而陳照奎老師傳的這套拳(特別是壹路83式),完全符合上述六個方面的要求。走低架,肯定會加大大腿、小腿以及腰胯等大肌肉群及大骨節的運動量;壹路拳我們壹般在14—15分鍾完成,而且虛實倒換、有快有慢,從而加大耐力訓練。陳氏太極拳有剛有柔,又有節奏,又要連綿不斷,節節貫串,最後“汗流而不氣喘”。它可謂名副其實的最佳有氧代謝運動。
    所以,我們說陳照奎老師壹生的巨大貢獻,是給人們原原本本地留下了壹代宗師陳長興所整理傳承下來的這套濟世法寶和時代珍品——正宗傳統陳氏太極拳。可惜,我的老師過早地離開了人間,但是,他自己短促的壹生,卻給世人留下了壹部長壽的經典;他坎坷的壹生,卻給世人們繪出了壹條邁向幸福的大道;他光輝的壹生,給世界留下了壹部濟世法寶和時代珍品。恩師不愧爲傳統太極拳的壹代宗師。
    當然,也有許多人感到學習這套拳太難。但是世界上往往是越難以獲得的好東西,越是珍貴。古人雲:“凡事之所貴,必貴其難。”如果妳把它看作壹門“人生必修課”,看作壹門學問,知難而進,像堅持學習壹門代數、幾何或壹門其他課程壹樣,爲了終生受益,“難”也就丟在壹邊了。正是:“參從夢覺癡心好,曆盡艱難樂境多。”
    總之,只要我們這壹代人不怕吃苦,不怕流法,專壹、認真、堅持.忠誠地繼承,潛心地鑽研、熱情地傳播,我們相信.陳照奎老師傳給我們的這套珍貴的陳長興正宗拳架,壹定會弘揚四海,在全世界大放異彩,造福人民千秋萬代。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太极鱼拳馆

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JS of wanmeiff.com and vcpic.com Please keep this copyright information, respect of, thank you!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